1. 首页 > 自媒体

央视曝2亿元“回流药”骗保黑幕:如何强化百姓“救命钱”监管?

深圳市场监管官方微博发布通报,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一起“回流药”事件。针对报道中涉及的深圳相关企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展开深入调查。

据悉,2024年1月27日,《焦点访谈》播出了《涉案金额两亿!“回流药”背后的骗保黑幕》专题报道。针对报道提及的深圳涉事企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1月10日迅速立案,并组织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对涉事企业的药品仓库进行查封,扣押电脑服务器2台。目前,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的25家连锁门店已暂停营业。经初步检查,未发现报道中涉及的药品。

国家医保基金关乎大众的医疗保障,然而近年来医保骗保事件屡有发生。对此,华南某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使得医疗机构的盈利逻辑发生变化,违规套骗医保基金的行为也随之演变。因此,医保基金监管必须与时俱进,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医疗权益。

关于“回流药”事件,据央视新闻报道,2022年初,云南普洱市医保局发现部分患者的医保卡使用异常。这些异常情况主要集中在患有特殊病、慢性病的患者群体,他们频繁在不同医院开取治疗药品。经过分析,这些医保卡持有者几乎都是肾病等慢性病患者,由于国家医保政策对特殊病、慢性病患者有高额的报销比例,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套利的念头。

云南省普洱市医保局副局长肖德兵表示,在调查过程中,当局发现大部分患者对于开取大量药品的原因和用途并不说实话。正当调查陷入困境时,一家制药企业主动举报了一条重要线索。根据举报信息,该企业销售到普洱医院的药品——海昆肾喜胶囊,也在其他省份出现,这表明该药品可能存在非法交易行为。根据我国药品经营许可证制度,任何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之外的地方进行销售均属非法交易行为。

警方破获特大“回流药”案,涉案价值超2亿

近日,一起涉及巨额医保资金的药品交易案被成功侦破。这起案件中,一家企业举报了一种肾病患者常用药物——海昆肾喜胶囊,涉嫌二次交易。经查,这种药品正是医保部门发现的使用异常的药品之一。据调查,这类医保药品可能正在被不法药贩子进行回流倒卖。

普洱市医保局获悉后,迅速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犯罪分子利用特、慢病患者的医保卡,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入药品,再转手倒卖给更大规模的贩药团伙。以某款市场价100元的药品为例,经过医保报销,患者仅需支付10元,而药贩子则以40元~50元的价格大量收购。

警方沿着线索深入追踪,发现涉及广东深圳的交易尤为频繁,仅3个月的时间,资金往来就高达700多万元。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锁定了深圳某药品仓库,并逐步揭开了涉及多家医药公司的犯罪网络。

2022年5月,警方雷霆出击,成功抓获26名涉案嫌疑人,并查封了多个药品仓库。在昆明的一个出租屋内,警方查获了高达9吨、3000多个品种的非法倒卖药品。统计显示,全案涉案价值高达2亿元,其中一名药贩子李某在一年内非法获利高达两千多万元。

此案的成功破获再次敲响了警钟,针对“回流药”的非法销售活动必须得到严厉打击。此前,广东已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其中一家药店因销售“回流药”被罚款超10万元。同时,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针对医保套利等行为也需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

按项目付费的医保基金使用风险主要源于过度医疗、重复收费、虚记多记项目、串换项目收费等问题。而在DIP支付方式下,医保基金的使用风险则主要表现在不合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违规高套医保支付标准。随着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亟需适应改革形势,调整工作重点、监管范式和方式方法,以进一步保障参保群众权益,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给医保基金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以及多部门协同配合、联合执法成为必然选择。在全面开展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新形势下,智能监控、行政监管和部门协同对于医保基金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医保基金监管过程中,涉及到医疗服务质量、合规性和价格合理性评判认定,以及对医疗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统筹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信息等多种手段。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建立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一案多查、一案多处工作机制,行刑衔接、行纪衔接等制度,以及协同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同向发力,实行综合监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51zhidian.com//zmt/6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