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媒体

对这波病毒大意了!

近日,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医学科普网红博主、备受尊敬的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朱翔因突发心跳骤停离世,年仅46岁。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令他的10万粉丝深感痛惜,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医生猝死的广泛讨论。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朱医生是因为感染了新冠病毒,继发心肌炎最终导致心梗离世。而他生前的同事则猜测,朱医生最近感冒可能与这次不幸有关。

心内科专家郑重提醒,当人处于高压工作状态、过度疲劳时,一旦受到新冠、流感等病毒侵袭,心肌炎的发病风险便会大大增加。

回顾这三年与新冠的斗争历程,再加上冬季大规模呼吸道感染潮的严峻挑战,人们对病毒感染引发的并发症“肺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人亲眼目睹了重症肺炎的恐怖,其死亡率高达50%。

然而,当我们关注肺炎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病毒的另一个危险分子“心肌炎”。无论是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都有可能侵蚀心肌诱发炎症。

临床发现,许多病人患上心肌炎后并不自知,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被送进ICU。对于心肌炎的警惕性必须提高,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病毒性心肌炎绝不可掉以轻心,少数患者可能会迅速恶化,演变为爆发性心肌炎,其死亡率之高,令人咋舌(数据显示死亡率高达80%)。近期,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张秀丽接诊了一位28岁、因感冒发烧而入院的女孩。经诊断,这位女孩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然而,入院仅一个多小时后,她突然出现心衰,紧急转入ICU。幸运的是,医疗团队及时启用了“终极救命神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最终使她逃脱了死神的魔掌。

然而,并非每位医生都有如此好运。

01

46岁麻醉医生猝死,谁之过?

医生并非超人,无法完全避免猝死。调查发现,在各科室中,麻醉医生的猝死率位居首位,《索命麻醉》成为了一出现实版悲剧。据《中华医学杂志》统计,2012年至2015年间,共有29名中国医生因猝死被媒体公开报道。其中,竟然有14名医生来自麻醉科,占总人数的一半。令人痛心的是,2017年以来,年轻的麻醉医生英年早逝的情况频频发生,其中最年轻的医生仅20多岁。

不幸的是,朱翔医生也未能幸免。他从医22年,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的主任医师和医学博士,被誉为麻醉界的后起之秀。在工作之余,他热衷于通过网络传播医学科普知识,发布了超过200条的科普视频,并在视频平台上拥有10多万的粉丝。他的离世无疑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对于朱翔医生的突然离世,粉丝们深感震惊,难以置信。就在他猝死的两天前,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关于患者手术的视频,并热心地为粉丝们普及医学知识,讨论顺行性遗忘的相关内容,展现出了他对工作和粉丝的满腔热情。

尽管在许多人眼中,医生通常会比普通人更加注重健康和劳逸结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医疗行业中的一员,麻醉科医生所面临的压力和强度尤为巨大。他们经常需要应对高强度的工作,甚至有时需要连续工作10小时或16小时。

研究数据显示,在芬兰1996-2014年间,麻醉医生的自杀率是儿科医生的3倍,是整体人群的5倍;并且麻醉医生的平均寿命(66.9岁)也低于儿科医生(76.2岁)。这些数据无声地揭示了麻醉医生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远超其他医疗同行。

与欧美国家的麻醉医生相比,我国麻醉医生所面临的压力更为巨大。目前,我国麻醉医生的缺口高达30万之多。

从2015年至2017年,尽管我国麻醉医生人数仅上涨了5.97%,但手术室内外的麻醉病例却分别激增了9%和15%,导致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量年增长率高达11.32%。令人震惊的是,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麻醉师职业倦怠率分别达到69%、70%和68%,远超西方国家。

在朱翔医生的生活中,深夜下班已成为常态。他的自媒体作品中,频繁出现“下班”、“满负荷工作”和“累”等字眼,凸显了他的辛勤付出。

据说,朱翔医生平日里身体健康,未患任何慢性疾病。然而,面对接连不断的病毒侵袭,他未能幸免,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这紧要关头,过劳无疑是最糟糕的选择。但朱翔医生是个责任心极强的医者,深知麻醉岗位的重要性和任务繁重。于是,他毅然决定带病上岗。孰料,疲惫与病毒的双重打击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诱发了病毒性心肌炎。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曾提醒: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年轻力壮的群体。他们抵抗力强,但在感染病毒后,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从而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新冠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的风险陡增,这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问题。早在2021年,美国数千家医院的统计数据就已揭示,新冠住院患者中心肌炎的发病率较非新冠住院患者高出16倍。尤其在新冠疫情初期,心肌炎成为了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自2020年3月以来,每10万人中约有146人被诊断为心肌炎,这一数字明显高于新冠流行前的水平(每10万人中有10—20名心肌炎患者)。

近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持续增多,令人担忧。在流感浪潮中,一些孩子退烧后出现腿疼症状,甚至有的从发病到离世仅3天。社交媒体上频频传出“孩子甲流后腿疼确诊心肌炎”、“家长送不发烧孩子上幼儿园,3天后孩子离世”等消息,引发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关于小腿痛是否为心肌炎征兆的热议。

在部分医生眼中,这波甲流、乙流颇为诡异。流感患儿在退烧后,腿疼的症状尤为突出。

“除非亲身经历,否则很难将这一症状与心肌炎联系起来。”来自山东的母亲胡女士说,她的孩子在四岁时,退烧后出现腿疼,起初并未在意,但在医生的提醒下,他们进行了抽血检查,结果显示心肌炎。医生严肃地告诫:“赶快办理住院,别抱有侥幸心理。每次高烧都如同开盲盒,以前没事不代表以后都没事,心肌炎可是非常凶险的。”

与新冠感染相似,流感也是心肌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北京安贞医院儿科主任邓腾兰在最近一次门诊中,接诊了一个7岁的男孩。他一直告诉母亲他的腿麻和小腿疼。平时坚强的孩子,因为腿疼而流泪。经过详细询问,邓腾兰了解到孩子之前患过流感,退烧后总是感到疲劳,并时不时叹气。经过检查,孩子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氢酶稍微超标,这正是心肌炎的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通常包括病毒感染史,可能是呼吸道或肠道感染。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的儿子发烧39.6摄氏度,被诊断为甲流,右腿疼痛到无法行走。

及时发现心肌炎的早期预警征兆,是和死神赛跑的关键,但并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幸运。两周前,江苏一所小学的一名四年级男生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去世。老师发现他在教室里身体虚弱无力,坐着一动不动,眼皮也抬不起。虽然家长及时带他去看病,但最终还是没有挽救他的生命。

有医生指出,小腿疼超出了过去对心肌炎的早期预警认知。宋旭东医生,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介绍说,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症状多隐匿。轻度的心肌炎可能仅表现出感冒症状,而不会有明显的心脏症状。然而,在感冒症状消退后,患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特别容易感到疲劳和易出汗。

对于典型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内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嗓子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随后可能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心前区隐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身体浮肿和晕厥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后出现腿疼腿麻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肌炎。首先应考虑的是病毒性肌炎,也被称为良性急性肌炎。研究显示乙型流感比甲型流感更容易导致肌炎的发生,且男孩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如果被确诊为肌炎,孩子的疼痛症状通常会在3天内自行缓解,很少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危及生命。

关于心肌炎的诊断,海南感染科医生王生成明确指出,腿部疼痛和血液中心酶谱升高仅表明肌肉受损,并非心肌炎的确诊依据。要确诊心肌炎,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心酶谱、抗心肌抗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多个方面的检查结果。

霍勇教授,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心内科权威专家,他提到,虽然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可以反映心肌的受损状况,但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法还是心脏核磁共振和心内膜心肌活检。

近期,新冠疫情似乎有再度抬头的趋势,而且合并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邓腾兰等多位医生提醒大家,由于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多轮呼吸道感染的攻击下已经变得脆弱,因此在退烧康复后,应避免急于进行剧烈运动,而应该更多的休息。

成年人也应当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因为一次检查未发现心肌炎就掉以轻心。如果患有病毒性心肌炎仍坚持高强度运动或熬夜,身体可能会遭受严重损伤,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猝死。

生命只有一次,请务必珍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51zhidian.com//zmt/5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