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媒体

幽门螺杆菌不仅致癌还损伤大脑?感染后该怎么办?

近日,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发布了一项由德国和加拿大学者进行的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Hp)可能会显著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这一风险在感染Hp约7年后逐渐达到峰值,相比未受感染的人群,有明显Hp感染症状者的AD风险更是增加了24%。

根据2023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我国有近一半的人群受到Hp的感染,而不同人群的感染率在35.4%至66.4%之间。Hp感染与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高度相关性,这一观点早已在医学界得到广泛认同。白皮书强调,一旦检测出Hp感染,若无特殊抗衡因素存在,均应鼓励进行Hp根除治疗。

近年来,包括本次最新研究在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警告,Hp感染可能对大脑造成伤害,并增加部分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主导本次研究的科学家经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Hp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研究第一作者、柏林夏里特医学院流行病学家杜罗斯(Antonios Douros)教授表示:“我们了解到Hp有多种途径可以进入大脑,并可能引发炎症、损伤以及神经元的破坏。”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的医疗记录,建立了一个包含4262092名50岁以上人群的庞大数据库。他们观察了这些人在1998年至2017年间的初始记录,并追踪了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AD的发生情况,与他们相应的Hp感染状况进行了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数Hp感染者可能一生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研究人员重点考察的是那些已经出现消化不良、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状的“有症状的Hp感染者”。截至2019年,在超过400万的受访者中,共有40455人被诊断出患有AD,其中512人是有症状的Hp感染者,且感染时间超过2年。

经过一系列变量因素的调整后,研究结果显示,在50岁之后,有症状的Hp感染使得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了11%。这一风险在初次感染后的约10年里达到峰值,增加了24%。

近年来学界提出的“肠-脑轴”概念可能是潜在的致病通路之一。例如,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导致淀粉样蛋白、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等。此外,慢性Hp感染引发的胃黏膜结构损伤也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从而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这些观点并非全新,2020年发表在《免疫学前沿》上的一篇综述就援引了一系列研究,指出Hp感染与认知功能衰退、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疾病有关,并被认为是引发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Hp感染也被发现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并影响相关治疗方式的疗效。

然而,这些研究的结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因果关联性不充分等。尽管此次研究观察了超过400万人的数据,美国梅奥诊所的阿尔茨海默病专家戴维·克诺普曼(David ·Knopman)对此表示:“这次观察到的结果很可能是偶然现象。”他认为痴呆症的发生与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之间本来就存在关联,单独列出Hp感染并没有特异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颜士岩也以“脂肪性肝病”为例说明,学界也认为Hp感染与脂肪性肝病有关。Cindoruk等在44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脏中首次发现HP 16s重组RNA。研究表明,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在感染HP后表现出更严重的肝脂肪变性,这表明HP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颜士岩强调,“这并不代表Hp感染就是导致脂肪肝的直接原因。”

本次研究人员坦言,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其结果并不能完全表明因果关系,未来仍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然而,他们也坚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作为一个“可预防、可治疗的高危因素”,推动防治计划具有显著的公共卫生益处。Hp感染不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潜在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有关。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定为一级致癌因素,是胃癌已知的明确高危风险因素之一。颜士岩医生指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率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一个人若长期感染Hp,其主要致病因子会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引发胃炎、甚至胃溃疡。经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等阶段后,最终可能进展为胃癌。Hp不仅引起胃部炎症,还会加速炎症和萎缩的进展,使肠化难以恢复和扭转。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明确指出,Hp感染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感染有助于减轻胃黏膜炎症、促进溃疡愈合并降低胃癌发生风险。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Hp感染根除治疗后15年的随访中,根除治疗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0%。

对于是否需要根除Hp感染,颜士岩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2019年之前,建议对有胃癌家族病史、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部症状者进行Hp根除治疗。此外,Hp感染还增加了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症状,因此这些患者也需要根除Hp。对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若Hp呈阳性,也应积极杀菌。自2019年起,Hp感染被视为消化道传染病,除非有相关药物禁忌证,否则所有Hp阳性者都应接受根治治疗。

至于是否需要进行胃镜检查,颜士岩医生表示,这取决于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和家族病史。若患者较年轻且无胃癌家族史或任何症状,则不一定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然而,若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或相关症状,或近期出现消瘦症状,建议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儿童患者,颜士岩医生建议8岁以下儿童原则上无需进行Hp根治。然而,对于患有反复哮喘、荨麻疹、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及鼻出血的儿童,由于Hp感染可能与这些症状有关,因此必须进行Hp根除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生素。

关于治疗方案的选择,《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项建议并推荐首选铋剂四联方案。颜士岩医生指出,Hp根除治疗的成功率并非100%,平均成功率在60%至70%之间,而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医院能达到80%至90%。影响根除成功率的因素包括抗生素耐药性、治疗方案不规范以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等。对于既往杀菌失败或对四种药物有所顾虑的患者,以及既往对多种抗菌素反应较大的患者,颜士岩医生推荐采用高剂量双联方案。与铋剂四联方案相比,高剂量双联方案在杀菌效率上具有优势且副反应更小。

完成一个疗程的药物后,患者应在一个月后进行复查。若根除不成功,颜士岩医生建议更换根除方案。若连续两次未能根除成功,建议在3至6个月后进行优化方案根除治疗。此外,患者应注意Hp根除后仍可能再次感染。为降低再感染风险,提倡全民公筷用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51zhidian.com//zmt/4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