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重新用回现金后,年轻人终于攒下钱了

在打算线上购买一个500或600块的吹风机时,贝果被支付页面上“银行卡余额不足”的提示惊到了,一度以为自己的银行卡遭到盗刷。

今年26岁的贝果在上海工作,作为政府文员,她每月能稳定获得1万块的收入。由于没有租房压力,她的生活原本相当宽裕。贝果一直秉持着及时行乐的态度,想买什么就买,从未关注过自己银行卡里的余额。

“应该还有五六千块钱啊。”她立刻打开手机银行查看自己的账单,仔细复盘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买了很多价格在180、190、280、290元左右的东西。一次花费两三百不觉得贵,但如果每天都花费两三百呢?

贝果终于意识到自己花钱如流水,应该开始攒钱了。

那么,钱该从何攒起呢?社交网络上的一些攒钱博主给了她一些全新的观念:每个月都会把钱取成现金,并把现金提前进行分配,如饮食开销、生活开销、出行开销等,且在支出时,保证每个领域的现金开销都在额度范围内。如此一来,这些博主不仅能保证家里的日常生活水平,还能攒下额外的钱财。

其中一位博主还强烈推荐了一部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这部纪录片让贝果认识到,人们的线上消费往往没有痛感。“当时那个数字出去的时候是没有痛感的……但花现金就很直观,你钱包里有一沓现金,每天把钱掏出来的时候,看见它变薄了,你是有感觉的。”贝果说。

的确,移动支付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交易金额和购买频率,弱化了消费行为的心理痛感。SSRN刊登的一篇论文《移动支付渠道对消费者消费的影响(The Impact of Mobile Payment Channel on Consumer Consumption)》也指出了这一点。

贝果决定回归一种早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交易方式——使用现金。

从去年10月起,贝果每天都带着钱包出门。钱包的夹层里,放着她一周的饮食费和生活费。每次出去逛便利店、买菜的时候,贝果再也不会拿出自己的手机,而是在店家抬起胳膊准备扫描付款码的注视下,掏出钱包里的现金支付。

两个活页本子是她的储蓄关键工具——每个月发了工资后,她会按照不同的消费场景提前把这些钱分为日常开销与储蓄开销(即当下不会花但需要存起来将来用的钱,比如旅游、美容的钱),分别放到这两个本子的活页文件袋中。这样能帮助她更好地限制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开销。

对于贝果来说,每次消费后钱包里的钱变少让她更加理性;银行卡里的“0余额”也让她在直播间看到那些只售9.9元的可爱小玩意时,不再盲目消费;而那些需要出示付款码才能买单的快闪店、买手店也成功地抵抗了她的消费诱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贝果每月至少能攒下几千块钱。

贝果的选择并非个例。“后浪研究所”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像贝果一样使用现金消费,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攒钱。

现金消费真的能改变消费习惯、降低消费欲望吗?这些使用现金的年轻人攒钱的效果如何?“后浪研究所”与四位从去年开始使用现金的年轻人聊了聊,以下是她们的分享:

“每天把钱掏出来,看见它变薄了,你是有感觉的。”工作三年,我并没有特意去攒钱的意识。以前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没攒过钱,但也没把卡里的钱刷干净过,所以我对开销也没有特别大的感觉。直到我自己搬出去独居,去年6、7、8连续三个月,还没有发工资的时候,我的卡里只有几百块钱,我才意识到钱好像不太够用。比如稍微买一个大一点的件儿,一次我想买个5、6百块钱的吹风机,付款的时候就提示银行卡余额不足了。我很诧异,第一反应是卡可能被人盗刷了,觉得自己应该还能有个5、6千块钱啊,我还去翻了消费记录,后来发现确实是自己一笔笔花掉的,都是280、290、180、190的支出。

那时我并没有想限制自己的消费,也没想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只是想多挣点钱,就上网搜索女生能做的副业。但我发现这并不容易。有一个博主是白天上班,晚上送外卖;或者有些小姑娘白天上班,晚上去水果店兼职;还有的小姑娘是利用业余时间做代购;还有人尝试做短视频博主……她们通过各种方式多挣钱、多攒钱。但是我知道这些都不适合我。

从去年11月起,我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归现金时代。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记录了一个月的账目,结果发现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于是,我下定决心在现金消费时,务必克制不必要的开销。

每当月薪到账,我会首先给父母一部分,剩下的则完全由我自己自由支配。以第一个月为例,尽管我的房子尚未交付,但为了提前规划,我每个月都会将2500元的公积金贷款存入信封,并在信封上贴上标签。如果我打算动用这笔钱,必须将其从信封中取出,再存入银行,这一过程无疑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步骤,也为我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

剩余的钱,我会分别放入两个“日本主妇同款”的活页本中。每个本子都有账单页和拉链袋,非常适合存放纸币。一个画着橘子的本子用于记录日常开销,另一个画着草莓的本子则用于储蓄。

日常开销主要是刚性支出,包括每月1200元的餐饮费(中午在单位吃食堂)、1000元的生活费、400元的交通费、250元的水电煤气费,以及300元用于给两只猫咪的日常开销。而储蓄开销则包括300元的美容费、400元的旅游费、200元的应急基金和200元的黄金投资。这些都是我为未来享受所攒的钱,虽然可能几个月才会动用一次,但我每个月都会存入一部分。

从第二个月开始,我额外设立了一个每月350元的备用金,用于应对一些人情往来或与父母一同外出的情况。上个月剩下的钱,我也会纳入这部分备用金中。

银行卡里,我保留了2000元的周转资金,以应对朋友邀请外出或购买奶茶、咖啡等社交需求。对于这些开销,我会先用银行卡购买团购券,以降低消费。每花一笔钱,我都会取出相应的现金放入周转袋中,之后再存回银行卡。

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实现了对开销的精细化管理,还为未来预留了更多的可能性。现金的使用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分钱的价值,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消费观念和储蓄目标。现在的我,对于金钱有了更加明确和理智的态度,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随着回归现金使用,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只需轻轻松松拎着手机,现在出门则必须携带钱包。上海,拒收现金或许只是违法的遮羞布,许多生意人并不会每天备有现金,甚至连收银机也形同虚设。

当我手持现金时,我会有意识地选择便利店、连锁超市等满足日常需求的店铺,因为这些地方通常备有现金。而对于那些娱乐性质的店铺,如快闪店、买手店或小市集等,拒收现金的现象则屡见不鲜。这也让我学会了在消费中更注重刚性需求,现金的存在仿佛一道筛子,筛选出我真正需要的东西。

然而,改变消费习惯并非易事。有些人能极力克制消费欲望,在家烹饪,一个月仅花费800元,也不购买衣物。但我无法接受这种生活方式,因为我坚信快乐与消费并非水火不容。如果一整天没有花钱,我下班后会作为奖励,在便利店为自己购买一盒果汁、一份冰淇淋或一包薯片。

至今,我已经积攒了大量现金。那些房贷、美容费、旅游费等大额开销尚未动摇我的决心。每月的饮食费、生活费和交通费总能为我留下1、200元。一旦某一类目的开销攒够1万块,我便会设定新的攒钱目标。例如,我梦想着养一只猫。

起初,回归现金让我觉得有些尴尬,但有钱可花总比囊中羞涩来得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51zhidian.com//kj/6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